地铁2号线还路基本完成 关虎屯地下将建环廊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政府财政的增长远快于GDP和私人家庭收入的增长。
中国的人均专利数更是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所有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创新不足四个字,就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文章或发言批评中国创新不足的现状,痛陈中国创新不足的种种原因——无外乎是体制的弊病或者文化的缺陷,警告创新不足将拖累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虽然很多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创新水平和能力评价很低,但是由权威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欧洲管理学院(INSEAD)共同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或GII)却没有低估中国的创新能力。专利是创新活动的产出,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则是创新活动的投入,也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指标。不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虽然各国专利法不尽相同,但所有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都必须满足相似的标准,即必须是新颖的、非显而易见的及有工业应用性的。在其最新的2014年国家创新指数排行榜上,中国位居第29名,排到了意大利和葡萄牙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前面,而排在中国前面的全部都是远比中国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关键的问题不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而是这个差距有没有在缩小,缩小的速度快不快,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高不高。
用这个指标衡量,中国的创新效率一直在不断提高,超过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效率最高的韩国已经非常接近。简单的类比很容易让人得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乃体制所造成的结论。只有在那种情况下,经济增长才能说有了一个比较稳定和稳固的基础,才能说达到了新的平衡。
制造业投资方面,一方面,重化工业产能整体过剩,汽车生产和消费进入相对较低的增长期等,都不利于制造业投资增长。另外,1-9月全国财政收入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因此,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应当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经济基本稳定、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想象一下,只要将现在城市的地下管网改造一遍,需要多大规模的投资?只要将现在的农房按最基本的抗震标准改造一遍,需要多大规模的投资?只要使中国广大的农村具备基本的基础设施,包括基本的硬化道路、垃圾处理设施等,需要多大规模的投资?等等。
另外,近年来调整幅度较大的一些领域,包括重化工业去产能、房地产挤泡沫、融资平台去杠杆、消费领域挤浪费等,都呈现出有利于促进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良性变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潜在增速是就一定时期的平均增长潜力而言的,不能将其机械地理解为每一年都能够实现或都应当争取这样的增速。
但另一方面,考虑到加速折旧、税收优惠等政策,以及设备更新、新兴产业带动和出口趋稳等因素,制造业投资增速降幅不会太大。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三是日本,深层结构矛盾未能得到有效缓解,预计经济会维持低位增长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计中国明年出口环境比今年会有所改善,出口增速有可能会略高于今年。
比如,虽然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等前沿国家,但由于政府管制过多、竞争不充分,致使中国在资金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远高于美国。然而问题在于,与先前的投资相比,这些领域的投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们大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都不是可以直接商业化的投资。(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北京日报 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理解,所谓新常态,除了增速换挡和回落之外,至少还要包括两点:一是过去粗放增长模式下所积累的结构矛盾和财政金融风险要得到一定程度地化解,二是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模式基本确立。
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若中央财政不扩大支持力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会继续回落。最后,还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还不能获得牢固和稳定的基础,仍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二是欧盟,一方面,受高失业、低通胀和结构问题的牵制,欧盟经济复苏乏力。
理由主要有三点: 一是经济增速虽有回落,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则保持稳定。一是美国,受能源成本下降、消费和投资增长企稳、国际资本回流等因素支撑,美国经济有望维持稳定增长态势。因此,主张采取更大力度的需求刺激政策,以促进经济回升。消费方面,受收入增长小幅放缓、与住房相关的消费收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明年消费增长可能会呈现稳中略降的态势。如何通过财政、金融制度的创新,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从而充分释放国内投资需求空间,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改革挑战。如果计算综合成本,中国在不少制造业领域成本反而高于美国。
一是要通过改革,释放中国本来所拥有的但却被体制弊端所抑制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新的增长动力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讲要靠创新,而适宜的创新环境要靠政府来营造。
四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受发达经济体需求带动,新兴经济体增长将略有回升,但由于自身潜在增长率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以及资金外流等因素影响,回升势头仍然脆弱。针对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
二是经济增速虽有回落,但经济结构有所改善,矛盾有所化解,且风险总体可控。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经超过1000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的预期目标。
实际上现阶段中国依然具有巨大的投资需求空间。特别是在当前的三期叠加时期,我们既面临潜在增速的下降,也面临调整结构、化解矛盾和防控风险的艰巨任务,这时个别年份的增速可能更低,甚至可能会低于潜在增速,也都应当被看作是正常的。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科研立项、经费管理等方面存在弊端,严重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潜力的发挥。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之下,经济增速并非越高越好。
这是因为,房地产投资方面,虽然新执行的信贷政策对四季度及明年房地产销售增长会有积极作用,但受转折性趋势和高企的库存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的态势很难逆转。只要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和效益有所提升,矛盾和风险进一步化解,民生继续得到改善,那么即使增速相对低一些,也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制造业投资方面,一方面,重化工业产能整体过剩,汽车生产和消费进入相对较低的增长期等,都不利于制造业投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计中国明年出口环境比今年会有所改善,出口增速有可能会略高于今年。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上升,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教育基础扎实,具有巨大的通过创新驱动发展的潜力。
这是因为,房地产投资方面,虽然新执行的信贷政策对四季度及明年房地产销售增长会有积极作用,但受转折性趋势和高企的库存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的态势很难逆转。但另一方面,考虑到加速折旧、税收优惠等政策,以及设备更新、新兴产业带动和出口趋稳等因素,制造业投资增速降幅不会太大。一是美国,受能源成本下降、消费和投资增长企稳、国际资本回流等因素支撑,美国经济有望维持稳定增长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还不能获得牢固和稳定的基础,仍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北京日报 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科研立项、经费管理等方面存在弊端,严重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潜力的发挥。
然而问题在于,与先前的投资相比,这些领域的投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们大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都不是可以直接商业化的投资。比如,虽然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等前沿国家,但由于政府管制过多、竞争不充分,致使中国在资金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远高于美国。
一是要通过改革,释放中国本来所拥有的但却被体制弊端所抑制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今年以来,服务业增长继续快于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来源。